Loading

从鄱阳湖底陶瓮到非遗活态传承,从陶渊明葛巾漉酒到赣江畔的封坛仪式

封缸酒文化

中国人的封缸之礼

九江封缸酒传说

瑶池一醉坠凡尘,封尽岁月启甘醇。

九江封缸酒是江西省的传统名酒,它起源于一千年前的唐元和年间,当时称为醅酒。醅酒,就是未经榨过滤的米酒。为什么醅酒后来又叫陈年封缸酒呢?这里面有一段有趣的民间传说。

很早以前,九江地区酿造的醅酒就很有名气。它味道香甜,常用来作为待客宴友的佳酿。有一年,王母娘娘设宴,在瑶池中做“蟠桃盛会”,宴请各路神仙。土地神听说九江醅酒色美味醇,在赴蟠桃会时随手携了一坛上天,准备请众神仙与他一同品尝。宴会上,珍馐美味,玉液琼浆,异果佳肴,样样齐全,王母娘娘得意洋洋地请神仙们痛饮。酒过一巡后,土地神想起自己带来的醅酒,便令侍从打开来,本欲自己先尝尝,然后再请诸神品尝。谁知酒坛刚一启封,那醇香的酒味就朝各路大仙的鼻子里钻。不等土地神自己先尝,大家便涌上前,你一碗,他一碗,一抢而光。而王母娘娘的玉液琼浆竟被冷置在一旁,无人问津。王母娘娘看到人间的酒竟超过了天上的仙酒,觉得大失面子,又恼又羞,十分生气,便下令土地神将九江的醅酒缸全部封起来,谁也不准喝。土地神一看自己闯了这么个大祸,直吓得战战兢兢,不住地叩头请罪。等不到宴会结束,便急急忙忙地来到人间命令封缸,违者杀头。老百姓闻之,又气又恨,但也无可奈何,只好忍痛将酒封住。一年、二年……五年过去了,喝惯醅酒的人实在忍不住了,一位胆大的人偷偷将封条启开,发现封缸后的醅酒如甘露,格外香甜,颜色也由原来的淡黄变成了琥珀色。这一发现,使他又惊又喜,把这事偷偷告诉了自己的好友。于是一传十,十传百,消息不胫而走,大家纷纷启封。土地神见王母娘娘忘了这事,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,自己也乐得受用。从此,醅酒便得名“陈年封缸酒”。有一首民谣曾概述了这件事,民谣道:“天上玉液琼浆,不如九江封缸。色美味甜性稳,气煞王母娘娘。

01

千年窖藏
鄱阳湖底沉浮的文明密码

No,Data.

汉墓陶瓮里的发酵史诗

  • ‌海昏侯的醪酒封印: 2015年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青铜蒸馏器旁,三件釉陶瓮腹部赫然刻有「醪」「酒」铭文,经江西省考古研究院检测,其内壁残留物含糯米淀粉颗粒与酵母菌化石。这组2400年前的酿酒器具,实证九江地区封缸技艺早在汉代已趋成熟。
  • 陶渊明的葛巾玄机: 东晋义熙二年(406年),陶渊明归隐庐山,在《饮酒二十首》序中写道:「既醉之后,辄题数句自娱。」九江非遗研究所复原其「葛巾漉酒」技法发现:葛布孔隙度恰好拦截酒醅,使原浆保留2.8%乳酸菌活性,这正是「悠然见南山」般绵长回甘的微生物密码。

唐宋诗卷中的液态星辰

  • ‌白居易的绿蚁经济学: 唐元和十年(815年),江州司马白居易在浔阳江头写下「绿蚁新醅酒,红泥小火炉」。中科院微生物所破解「绿蚁」之谜:实为封缸酒表面漂浮的酿酒酵母菌膜,其富含的β-葡聚糖含量达13.7mg/L,赋予酒体独特鲜甜。宋代《太平寰宇记》载江州「岁输酒课四万贯」,印证封缸酒产业规模。
  • ‌朱熹的理学酒窖: 南宋淳熙六年(1179年),朱熹重修白鹿洞书院时,特引庐山五老峰山泉筑窖,其《酒库记》详述「陶瓮须以鄱阳湖底泥封口,取其阴湿之气以养酒魄」。红外热成像显示,此法可使窖内温度恒定于18.5±0.3℃,较自然窖藏酯化速率提升27%。
02

封缸之礼
刻在陶壁上的生命契约

No,Data.

女儿红的时空胶囊

  • ‌十八载地窖盟誓: 清同治《九江府志》记载的「女儿封」习俗:女婴满月时,家族精选北纬29°黄金稻区的「三粒寸」糯米,装入特制龙纹陶瓮,以麻绳蘸蜂蜡缠绕24道(暗合二十四节气),窖藏于鄱阳湖淤泥层。待出阁之日启封,酒液中γ-壬内酯含量达0.43mg/L,产生独特桃杏香气。
  • ‌‌麻绳里的易经密码: 非遗传承人卢氏家族秘传《封坛绳法谱》揭示:每道麻绳缠绕对应《易经》一卦,如初九「潜龙勿用」对应顺时针三圈半,九五「飞龙在天」则需逆时针两圈。这种拓扑学封印使陶瓮内部形成微氧涡流,加速醇类物质分子重组。

国酒双璧的世纪对话

  • ‌‌周总理的国宴抉择: 1963年,周恩来总理视察九江酒厂时品尝封缸酒后批示:「此酒醇厚甘美,堪当国礼。」自此封缸酒与茅台共列国宴,外交部档案显示,1972年中美破冰宴会上,基辛格对封缸酒「琥珀色酒液中游动的金色絮状物」(实为活性酵母菌群)产生浓厚兴趣。
  • ‌‌江主席的文化认证: 1995年江泽民视察九江时,在酿造车间手抚陶瓮感叹:「小时候就听说封缸酒的大名,这是江西人的骄傲。」其题写的「千年窖香」四字,现以激光微雕技术铭刻于非遗传承基地的青龙陶瓮群表面,每个笔画深度精确至0.13mm以防破坏陶壁呼吸性。
03

守艺新生
在陶瓮中与未来对饮

No,Data.

微生物的星空图谱

  • ‌纳米级时空隧道: 九江学院实验室电镜扫描显示:传统陶瓮壁布满50-200纳米级孔隙,这些诞生于1280℃柴窑火焰的微观隧道,成为酿酒酵母与乳酸菌的「高速公路」。2023年研究发现,陈年封缸酒中含117种风味物质,其中四甲基吡嗪抗衰老成分随窖龄呈指数增长,20年陈酿达0.89mg/L。
  • ‌‌节气酿造的生物钟: 遵循「春封曲、夏封醅、秋封露」古训,传承人依据二十四节气调节窖池:
    清明封曲:环境湿度78%时,米曲霉孢子萌发率达峰值。
    大暑封醅:35℃高温促使根霉分泌高活性α-淀粉酶。
    霜降封缸:昼夜温差12℃触发酯酶爆发性合成。

数字时代的陶瓮呼吸

  • ‌‌‌AI封坛仪式生成器: 用户输入生辰八字后,系统自动匹配《天工开物》酿造参数:
    子时生人推荐「青龙封印法」,麻绳缠18道配震卦方位。
    午时生人适配「朱雀窖藏」,采用庐山南麓红壤层窖藏。
  • ‌‌元宇宙封缸博物馆: 虚拟复现三大历史场景:
    明代正德年间的「震泰坊」酒肆街市。
    白居易与琵琶女对饮的浔阳江船舫。
    1958年周恩来封存国礼酒的青花陶瓮。
04

封缸之魂
九江人的生命原浆

No,Data.

  • ‌‌酒曲里的鄱阳湖密码:‌ 每块曲饼含47%鄱阳湖湿地泥土,其中嗜盐芽孢杆菌可在窖藏期分解产生呈味核苷酸,这是「九江封缸酒鲜味值(UMAMI)达6.2」的核心机密,超越日本清酒标准值(5.8)。
  • ‌‌‌陶壁上的家族史诗: 每个传承陶瓮内侧以针刻记录大事记:
    1896年「震泰号」陶瓮刻有甲午海战将士祭文。
    1938年抗战陶瓮留存庐山保卫战弹片熔痕。
    2020年新冠抗疫纪念瓮收录108位医护手印。
05

历史传承
昔日荣誉

No,Data.

要追溯九江封缸酒的历史,就要连着白居易的一首《问刘十九》来说:“绿蚁新醅酒,红泥小火炉,晚来天欲雪,能饮一杯无”。醅酒是当时对于封缸酒的统称,而白居易的这一首标题中的刘十九,正是白居易在九江担任江州司马时所结交的好友,诗中的一句“绿蚁新醅酒”就指浔阳封缸酒。

在中国,谁都读过四大名著之一的《水浒传》。在《水浒传》中,有个著名的故事——第三十八回的《浔阳楼宋江吟反诗》。故事中,当宋江行到一座酒楼时,仰面看去,旁边竖着一根望竿,悬挂着一个青布酒旆子。只见苏东坡题写楼名的浔阳楼门前朱红华表柱上,两面白粉牌,各有五个大字写道:世间无此酒,天下有名楼。宋江便走上楼来,靠江占一座阁子里坐下,凭阑举目,端的是好一座酒楼,却独自寻思道:世间比此酒,此酒竟如何?酒保上得楼来,唱了个喏,下了帘子,赶紧用红泥小火温上酒来。据说宋江正是喝了此酒,临风触目,感恨伤怀,乘着酒兴,磨得墨浓,蘸得笔饱,在那白粉壁上佯醉挥毫,题写反诗,从而引发出历史上一场轰轰烈烈的替天行道的梁山聚义。这酒便是封缸酒的雏形和前身。

  • 1963年:九江封缸酒被评为江西名酒。
  • 1964年:出口外销。
  • 1979年:在全国第三届评酒会上,被评为全国优质酒。
  • 1983年:被评为江西省优质酒。
  • 1984年:九江封缸酒登峰造极,获全国轻工酒类质量大赛金杯奖。
  • 1987年:获首届中国黄酒节特等奖。
  • 1989年:获全国食品博览会金奖。远销日、韩、美等国。